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清廉机关建设

【清风故事汇】徐九思的爱民三字经

发布时间:2024-04-10 17:22 浏览量:

  徐九思(1495-1580),字子慎,江西贵溪人,为明朝孝宗、武宗、世宗、穆宗、神宗五世臣。一生官职不高,但刚正廉洁,爱民如子。徐公常说:“勤则不隳,俭则不费,忍则不争”。“勤、俭、忍”这“三字经”为时人所称道。

  徐九思的“勤”表现在勤于政务,勤于生产上。为了避免县吏们在公务中营私舞弊,许多公务他都亲自处理。为了平衡税赋徭役轻重,从调查实际情况,到分配任务,他都亲力亲为。审理案件时,除了自己全过程主持或监督以外,还实行“必命其人与亲识皆往”的措施,加强百姓的监督,避免冤狱。在做好督导指挥全县生产工作的同时,还亲自率领县吏到县衙所属大园圃中参加劳动,以此减少县衙供给,减轻百姓负担。

  在“俭”的方面,他的居室中挂着一幅《青菜图》,其旁书有“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,为吾赤子不可令有菜色。”要求自己“生平不嗜肉,惟啖菜”。朝廷规定地方粮簿上有一笔注明可供地方官开支的例金。当时地方官员以招待过路官员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,利用公款宴请、送礼。这笔例金,徐九思却分文不取,后来自行规定取消了这笔开销。

  徐九思的“忍”,是他告诫自己甘于清贫,不争名利,但是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时,则丝毫不忍,誓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。有一次府里的属员来到句容县,照例索取贿赂,遭到徐公的严词拒绝。遇到灾年,徐九思对乘灾渔利害民者也决不忍让,必将他们绳之以法。徐九思一心忙于政务,不畏权贵,秉公办事,直言不讳。曾经因得罪府尹和中丞,被贬调离句容县。“父老乡亲数千拥而入见中丞,称公贤。”后经吏部尚书干预,才得以留任。升迁奉调入京后,仍以国家黎民为重。

  徐九思在句容任知县九年,句容人对这位知县感恩戴德,在茅山建造了一座“遗爱祠”,把徐九思当作神来供奉。

  清风寄语:

  徐九思的爱民“三字经”,对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借鉴意义。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,也需要将“三字经”自觉践行于一言一行之中。

  践行群众路线,要厚植为民情怀。要突出惠民生解民忧,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国家的大事,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,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,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,使人民群众有更多、更直接、更实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践行群众路线,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。要注意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,提高群众思想觉悟,善于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,变要我干为我要干,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。要尊重群众意愿,不能简单凭主观意志办事,不能采取命令式、一刀切的办法,一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防止把改善民生之举变成滋扰百姓之事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信息来源:益阳市红十字会作者:
打印 关闭